竹 根
“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梦想一直是几千年来古今学?#29992;?#36861;求的两
个最高学习境界,一是超人的
快速阅读技能“一目十行?#20445;?#20108;是天才的
记忆力
“过目成诵”。现实是这两种最高境界的实现却有着极其不易和特别艰难过
程。
由于我们大多数人身边?#22987;?#20855;?#23567;?#19968;目十行,过目成诵”本领高手和
奇才,往往只能在历史典故和文学作品领略到他们的风采,不由得让大家产生一
些忧虑和疑惑。尤其是那些性急?#31181;?#21147;
提高学习能力的莘莘学?#29992;牽?#22312;更多
的时候处于一种既企望成为这种“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超人?#25381;只?#30097;这个世
界上是否真?#22995;?#31181;奇人和天才的矛盾心态。为了排解这两个方面的疑惑和问题,
?#25910;?#26412;?#25490;?#30742;引玉之目的,就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供大家探讨与思辨。
一、古代中国社会就?#34892;?#22810;“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奇才。
古代中国“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奇才与高手在历史典故和文学作品
的描写中多有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大天文学家张衡当时就具?#23567;?#19968;览
便知”的本领,并依据其本领能对天?#30446;?#23398;深有研究。在《后汉书·张衡传?#35775;?
写曰:“吾虽一
览,犹能识之” 可见张衡的速读记忆功夫如何了得。《晋书》
载:“符融下笔
成章,耳闻成诵,过目不忘”东?#20309;?#31070;论思想家王充“好博学而不守章句
?#20445;?#21335;北朝时期的梁简文帝就是“读书十行俱下”《南史》卷八,后宋的宋武
帝则“读书七行
俱下?#20445;ā?#21335;史》卷二)。南宋刘克庄的《后村集》也?#23567;?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face="楷体_GB2312, 楷体">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
行读书”之句。班固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的断代史《汉书》的作者。他
自幼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经九流百家之言,但求通晓大义,不在
句读上下死功夫,终成为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又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记
载:诸葛亮和徐庶等人一起读书,他人务于精读,“而?#28860;?#35266;其大略?#20445;?#26368;后终为
雄才大略,辅佐刘备得三分天下。
中国古典名著在?#24230;?#22269;演义》第60回中,关于速读的描写就生动地反
映了古代速读高手张松典故:“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写道:杨修
向张松吹嘘曹操的才华,命人从箱子里拿出曹操的《?#31995;?#26032;书》,称是曹操仿孙
子13篇而作。张松从?#20998;廖部?#20102;一遍后大笑说:“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
书’?#30475;?#26159;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
”杨修不信。张?#38378;⒖探睹系?#26032;书》从?#20998;?#23614;背诵一遍,竟无一字差
错。杨修大惊说:“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曹操得知后便命令扯碎其书烧掉。
后人有诗称赞张松说:“古?#20013;?#23481;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
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26639;?#26080;余。”其貌不扬的张松一目
十行且过目不忘的速读本领已经让恃才放旷的杨修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可足见其
厉害。
《红楼梦》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贾
宝玉携一本《会真记》在园中读,看到黛玉正要去葬花,便放下手中的书。黛
玉“接书来瞧,
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35797;?#35686;人,
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很快两人便
用书中主人公的话对答。宝玉很感惊奇。黛玉笑道:“你?#30340;?#20250;“‘过目成诵’,?#35757;?#25105;就
不能‘一目十行’了!”用今天的观点来看,这一?#38405;信?#20027;人公看来早
已是快速阅读的高手了。
二、近现代世界上?#34892;?#22810;伟人、名人就是“一目十行,过目成
诵”高手。
在阅读学家们的研究中无一例外地发现,古往今来的世界上那些知识
渊博的伟人和卓越人?#20811;?#20855;有快速阅读能力除了他们的天份外,更多地是经过艰
苦的学习、训练?#23548;?#21518;才达到的。
法国的拿破仑就是一个酷爱读书,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快速阅读能力
的人。他能在一天内读完20本书,即使外出或?#31034;?#38431;远征,也要让人带几十箱书
籍来供他阅读。在一次和俄国沙?#39318;?#25112;时,拿破仑被打得落花流水,他的书也被
俄军缴获。回国后,拿破仑凭记忆开出清单,派人重新购置,当人们将清单和上
次的书单核对时,发现竟然一模一样,无一差错和?#24597;?/div>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研?#30475;?#23383;机的一个部件时,有一次和制造商们约好
某一天把各种打字机的样子都送来,在客人们来的前一天晚上爱迪生集中精力将
有关这个部件的书全部看了一遍。第二天,爱迪生就对客人们头头是道地讲起
来。事后,他的助手把他那天晚上读过的书借来通读一遍,结果用了11天才读
完。
斯大林是一位速读能手。1938年?#27169;?#20960;位苏联红军将领来到斯大林的
住宅,看到办公桌上堆着一厚叠印刷厂送来的新书,大为惊愕。斯大?#20013;?#30528;
说:“无论如
何,我每天一定要读完500页书,这是我的定额”。
文学家高尔基,也是具备令人吃惊?#30446;?#36895;阅读能力的人。他看书不是
从左向右来读,而是从上往下看,像下楼梯一样。后来,?#20843;?#32852;学者研究出来的
垂直阅读法,可能就与这些记载的线索有关。
美国第35任总统?#22799;?#36842;,40多岁就当选此职,是美国最年轻的总统。
他每?#31181;?#33021;阅读1200多个英文词,而一般美国人的阅读速度仅为200多个英文
?#30465;?夏?#36842;的阅读速度是一般美国人的五六倍。他曾提出过"平面凸现"的阅读方
法,即眼睛就像照相机?#20302;?#19968;样,可以一次阅读整整一页的内容。另外一名美国
前总统罗斯福也都是一个快速阅读的高手。据记载,他常常是眼睛一扫,就可以
看完一段文章;一坐下来,就看完一本书。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当选之后,就专门
抽出两个星期时间,请专家来为他传授快速阅读,?#21592;?#21040;白宫后能及时处理由总
统签发的堆积如山的文件。象?#22799;?#36842;、布什等美国历界总统中大多数都是速读高
手,甚至是速读协会的成员。
中国也不乏快速阅读的高手,联想集团的主席柳传志每天要进行约十
万字的阅读,?#21592;?#21450;时把握IT行业的高速变化。之所以这些中外名人都掌握快速
阅读的能力,并不是一个?#26082;?#30340;巧合。它恰恰说明了阅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成功
技能。尤其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这个能力的重要性就进一步的突显出来了。
显然,这些杰出人物之所?#38405;?#21462;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和他们具备异
乎寻常的阅读速度和
阅读效率是具有密切关系的。
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免费下载试用:
(点击此处下载试用)